行业新闻
News

入乡随俗很重要

文章发布时间:2013-10-12 15:35:26
本文阅读量: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日前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部哈卡斯共和国失踪的三名中国女性被发现遇害,遇害原因为收集并食用当地哈卡斯人墓葬祭品,而在哈卡斯人风俗中,祭品通神,严禁食用,因此遭到当地人的嫉恨。

  谋杀就是谋杀,“风俗”或“禁忌”并不能成为替谋杀者辩护的理由,作为当代国家,俄联邦和哈卡斯共和国司法当局理应依法惩处肇事者,中国外交部门和使领馆也应提供必要的领事援助。但无论如何悲剧业已发生,人死不能复生,即便杀人者得到应有惩处,也依然是令人痛惜的事。

  而这样的悲剧,又是因为对当地风俗的不了解、不尊重所造成,是本可避免的,这就更令人痛惜了。

  事实上,这种因不了解、不尊重当地风俗,而造成的摩擦、误会、冲突,在许多地方都曾发生过。笔者曾长期生活过的非洲,就曾发生过许多因风俗问题引发的不便、不快,甚至大麻烦。

  在尼日利亚东南部一些地方,某些在当地开矿、采油的中外企业遇到许多阻力、甚至暴力对待,开工始终磕磕绊绊,且他们越设法和联邦政府拉关系,当地人的抵触情绪就越大。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属于伊博族地区,上世纪60-70年代曾经闹独立,和控制联邦政府的约鲁巴族、豪萨族兵戎相见,伤亡惨重,内战结束后也长期受排挤、歧视。这些企业在伊博族地区投资开矿,合作者是豪萨族、约鲁巴族“外人”,占用的却是伊博族的土地和水源,一旦补偿、就业等问题协调不好,新仇旧恨随时大爆发,且越向联邦政府这个“外人”诉苦求助,当地人的火气就越大,矛盾就越难解决。

  在刚果(金)、马里和喀麦隆,都曾听说过外国企业(不仅中国企业,也有韩国、法国、加拿大甚至马来西亚企业)前往当地投资设厂、开矿、伐木,却处处遭到冷遇、抵制甚至拆台,幕后的真相却是有人散布谣言,说这些行为触怒神明,或受到巫术诅咒,最终或花费很大代价暂时摆平,或只能白扔前期投入走人了事。在尼日利亚伊巴丹,有中资企业长期雇用的当地雇员原本勤勉忠实,突然性情大变,消极怠工甚至吃里扒外,调查后才发现,系该企业因占用当地“风水宝地”盖仓库,竞争对手趁机勾结伏都教巫师用“降头术”威胁、控制那名笃信伏都教巫术的当地雇员,制造了种种事端。

  黑非洲许多地方部族林立,信仰混杂,不但信奉原始宗教的部落和民众,可能受到巫蛊禁忌的影响,甚至看似正统的宗教,也可能夹杂“私货”,而且部落、地区不同,禁忌大相径庭,比如,安哥拉、喀麦隆都有部落,认为双胞胎给人带来厄运,甚至有抛弃双胞胎的陋习,而在另一些地方,双胞胎则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在贝宁,妇女当家是天公地道的事,很多大家族、大商户的首脑是妇女,跟女人谈生意再正常不过,但在贝宁的邻国尼日尔,和妇女谈生意则是天大的忌讳。

  某些中国私人老板经常对非洲雇员咆哮“我才是你们的上帝”,或“钱才是上帝”,要求雇员严格遵循老板意志,殊不知这恰是最遭当地人恨的一句话。尽管非洲人信奉的“上帝”各有不同,但笃信宗教却是大多数人的共性,金钱刺激、言语激励有时适得其反,甚至激起工潮和暴力事件,奥妙就在于此。

  非洲是个行会、工会发达的地方,也经常爆发罢工、罢市,不管您有多勤劳,和政府关系多密切,一旦通知发到您手里,也切忌压抑一下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本性,和当地行会、工会保持一致,否则您生意做不成,政府马屁拍不上,还会立即成为左邻右舍的公敌。笔者就认识不少朋友因不知道这一风俗,在尼日利亚拉各斯被当地人砸了店铺,烧了汽车。

  即便开明的当地人也承认,不少禁忌习俗并非好习惯,甚至是拖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陋习,但现实如此,在科学精神尚不足以压倒巫蛊禁忌的今天,但现实如此,在在科学精神尚不足以压倒禁忌,他乡之客又不便干涉当地行政、司法的情况下,每一个渴望在当地有所作为、和气生财,或至少“平安是福”的外乡人,都不得不正视这一现象,并努力寻找应对之策。

  首先,随俗要先“知俗”,知俗需先“问俗”。很多时候,触犯当地人的禁忌,是无心之失所致,多问多听,才能知所避忌。要知所避忌,最现成的老师,是自己雇佣的当地员工,尤其是司机、门房、女佣等较为亲密的当地员工,他们随口的几句话,也许会让您少走许多弯路。

  其次,要学会借力打力,利用当地人对尊长、大人物和部落领袖的信任,多和这些人交朋友。应注意的是,寻尊长不等于走官场道路,对于禁忌问题而言,县官不如现管是普遍的常识,当地商会的一位头面人物,或社区里的一个议员、长者,往往比部长、将军的话还好使。非洲许多国家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那些“大官”如果和本地区渊源不深,或索性来自有龃龉的部落、民族,弄不好烧香反倒烧出麻烦来。

  第三,要“自己人化”。中国人有个很坏的习惯,只和在当地的外国人打交道,和本地社区毫无接触,这是非常危险的,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2009年发生的“砸铺”纠纷,根源就在于开铺的中国人和当地人格格不入。在当地人眼里,既不带家属、又不和当地通婚的中国人已经很另类,如果再自我封闭,那就更加怪异,怪异的东西往往会本能地受到排斥。尽量和当地人打打交道吧,哪怕去他们的市场买把香菜也好。

  以笔者的切身经验,只要“自己人化”,即被当地社会见怪不怪,自然而然地当作熟悉、“不可怕”的“日常一分子”,许多看似严格的禁忌便不成其为禁忌。如伊斯兰教国家阿尔及利亚禁酒,但许多当地人其实私下也饮酒,只是见不得“外人”犯规,一旦熟悉、亲切起来,他们甚至会告诉您哪里有酒卖;谈论各宗教的异同或以色列是穆斯林大忌,但笔者在马里和当地商人混熟后,可以毫无顾忌地和对方争论,即便观点迥异也不过一笑了之。一言以蔽之,只要是朋友、熟人、“自己人”就无可无不可,即便错了也很容易被“宽容”,清规戒律对越陌生的人越苛刻,在抱怨当地人不近人情前不妨扪心自问——您拿他们当“自己人”了么?如果没有,他们凭什么拿您不当外人?

  剩下的自然是“知忌避忌”了,在当地生活、工作,必须了解、体谅当地因历史和现实原因所造成的发展落差,尽管某些禁忌并不科学,按“国际标准”看也不合理,但在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之前,必须承认现实,尽可能回避可能“遭忌”的言行,无论如何,一拍两散甚至惹祸上身,都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下一篇:艾滋病牺牲者的全球悼念日


下一篇:《俄联邦企业家权益保护全权代表法》